客服热线:0379-63302876
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 分类:疾病防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23
- 访问量:395
【概要描述】猪副伤寒病又名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2-4月龄仔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行肠炎、顽固性下痢为主要特征。
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概要描述】猪副伤寒病又名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2-4月龄仔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行肠炎、顽固性下痢为主要特征。
- 分类:疾病防疫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8-23
- 访问量:395
猪副伤寒病又名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2-4月龄仔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行肠炎、顽固性下痢为主要特征,如果误诊或治疗不及时能够引起断奶仔猪大批发病,为此本文就副伤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做总结介绍,以期在该病发生时养殖场能够及时做出防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在外界环境中十分普遍,为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卵圆形小杆菌,不能形成芽胞,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
沙门氏菌具有比较稳定的菌体抗原(O)和易变的鞭毛抗原(H)。O抗原为脂糖蛋白质复合物,具有毒性,相当于内毒素,耐热(100℃),不易被酒精所破坏 ;H抗原为蛋白质,不耐热,经60℃或酒精作用后即破坏。本菌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常规消毒药及其常用浓度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中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导致感染,在子宫内也可能感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4月龄以下仔猪,最易感的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阴雨潮湿季节多发。另外,鼠类在本病的传播中也起重要的作用。本病的流行特点是呈散发性和地方流行性。
临床症状
猪副伤寒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个类型:急性败血性和慢性肠炎型。
1.急性败血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41-42℃,鼻眼有粘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色淡黄,恶臭。颈、耳、胸、腹部、臀部、尾根部、会阴部以及四肢下部等皮肤紫红色或者蓝紫色,呼吸困难,病程2-4天,病死率极高。
2.慢性肠炎型:是猪场最常见的类型,体温正常或者稍高,最常见持续下痢,粪便成水样,有的混有坏死组织或血液,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不死病猪生长缓慢成为僵猪。青年猪感染后,会出现头部水肿,拉黄绿色恶臭稀便,里急后重,肛门红色,后腿被粪便污染,严重时肛门失禁,顺肛门流出带泡沫的粪水。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心外膜、肾脏、及胃粘膜出血,肝脏淤血、出血,表面有黄白色坏死行结节,脾脏肿大坚韧似橡皮样。
慢性型:典型病变是盲肠、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表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痂,不易脱落。胆汁浓稠,胆粘膜上散在芝麻粒大棕色溃疡灶和结痂,喉头上溃疡性伪膜。
防治措施
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猪副伤寒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温湿度不定或者早晚温差较大,南方梅雨季节时要注意仔猪圈舍的保暖和通风,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并对饲养的食槽等工具清洗与消毒,彻底消除发病的诱因。
对于初生乳猪,让其尽快吃到初乳,并提前补料,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以防吃到不干净的东西,在断奶时,要注意不宜突然改变饲养环境。
(2)疫苗预防:对于污染严重的猪场,断奶仔猪可选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进行预防,接种时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耳后肌肉注射,每头仔猪接种1mL,免疫期为9个月。若给仔猪口服,最好在饲喂前使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每份5~10mL,参入饲料中,以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得到口服免疫。
2.治疗
发病后,立即将病猪隔离治疗,隔离后,立即对猪舍进行清扫和消毒,将粪便及时清除,对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切不可食用,以防人感染。
大群用惠中毒清1kg+普得康1kg拌料1吨,连用7天,发病猪优先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每天2次,连用5天,由于本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病原分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用惠中红诺、惠呼平等与氟苯尼考交叉使用进行治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微信服务号
版权所有: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 邮箱:huizhongzhb@163.com 综合办: 0379-63302876 地址 : 洛阳市洛龙区政和路15号 豫ICP备1101793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040200015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洛阳